N/(2×2.4lgN)²=2P(对)
如今,厦大海韵园内,一尊铜像坐落其中。他双手搭膝,脸上带着朴实而和蔼的微笑,却让每一位经过他的人都肃然起敬。
他便是那位可敬的数学家。一位平凡之人,却创造出数学界的伟大奇迹。他就是厦大的校友——陈景润先生。
陈景润,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。“家境贫寒醉心学业”,这是陈景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大学三年里,他始终穿着一件黑色学生装,一双黑色万里鞋。由于家里生活贫苦,他常一天吃两餐饭,省下钱买书买资料。他曾说:“饭可以不吃,书不可以不念”。他常常捧着书陷入沉思,达到痴迷忘我的程度。同学们还因此给了他一个美名——“爱因斯坦”。
陈景润在厦大数学系资料室工作期间,李文清老师建议他学习华罗庚先生的《堆垒素数论》。
陈景润与华罗庚
陈景润就把整本书读了二三十遍,什么内容出自哪一页都知道。紧接着,他敢想敢干,不停地反复构想思索,尝试各种推演运算,终于以研究“三角和方法,改进华罗庚先生结果”写出一篇论文。
华罗庚以极大的兴趣审阅了这篇论文,充分肯定了陈景润是有想法、肯钻研、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人。
学习上艰苦奋斗,科研时勇于探索。正是这样一个青年,发表了《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》(简称“1+2”)。它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,时至今日仍是国际上的最好结果。
陈景润时常怀念厦大老师的培养教育,他曾深情地说:“现在搞研究工作,总觉得以前老师的指导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,基础是厦大的老师帮我打下的”。
既不忘本来,又面向未来;既回溯原点,又走向远方;既充满理想,又非常务实。陈景润的精神,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。
事实上,“景润精神”代表的正是一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、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,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不负韶华勇于奉献的中国青年。
旗帜引领方向,初心激荡伟力
多年来
厦大景润青年们
也始终坚守着、践行着自己的目标
在景润精神的影响下
数学科学学院许多学者、同学
不断攻克数学难关
取得了众多成就
数学科学学院林亚南教授潜心教育、精心育才,在他眼中,“以教师为职业,是光荣的。将自己兴趣和工作有机结合,是愉快的。将自己的岗位与培养国家栋梁结合起来,是神圣的”。
谭忠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多次应邀访问国内外重点高校数学系所,带领我校青年学子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屡次获奖。
江山代有才人出,数学科学学院也不乏优秀的青年学者。宋翀教授便是一例典范,他在几何分析等领域有所建树,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
在第七届福建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,由数学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闫凯昕等同学发起的“‘1+2’景润学堂:乡村中小学数学辅导探索者”项目获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银奖。
为传承与弘扬景润精神,数学科学学院还举办了“景润青年”研究生学术周、“景润杯”数学竞赛等弘扬科学精神的系列活动,吸引了一大批同学积极参与,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潜质的优秀后备人才。
景润精神激励着青年人们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他们以身为笔,以信仰、情怀与担当为墨,用“言传”与“身教”填写答卷,引导一代又一代学子将勇于探索、艰苦奋斗、与时俱进的“景润精神”融入到学业与生活之中。
百载风雨,十秩辉煌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
作为陈景润先生的学弟学妹
我们更应成为“景润精神”的
继承者、实践者
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
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
用行动书写青年担当
让我们一起学习景润精神
勇攀充满困难与挑战的高峰
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
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华彩篇章!
xmuyouth
转载请注明来源
投稿邮箱:xmuyouth@foxmail.com
来稿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内容类型
文 | 倪思雨 余小倩 龙磊
图 | 余天泽 数学科学学院
部分图来源于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编辑 | 刘铠鸣
排版 | 赖婧雯
责任编辑 | 赵歆仪 朱雪晴 林波岑 陈佳仪
往期回顾
01 |
02 |
03 |